壽光市2018-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小學信息技術
教學指導意見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總目標的必修課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養,增強個體在信息社會的適應力與創造力,對個人發展、國力增強、社會變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8年9月,山東省整體更換了泰山版信息技術教材內容,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借鑒外地經驗,結合我市教學實際,提出以下教學指導意見: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將泰山版《信息技術》(版次2018年8月)、濰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編寫編程教材、創客空間教材合并使用。
三年級使用第二冊、四年級使用第四冊、五年級使用第六冊、六年級以編程教育和創客空間教材為主,各年級要穿插進行輸入法練習。
一、課堂教學建議
(一)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1.備學生。了解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基礎和實際水平;了解全班學生特點,合理分組。
2.課前準備。教師需準備教學用課件,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用學案,評價量表和豐富的素材資源;檢查教室中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投影等教學硬件設施,及時做好維護工作;教學中要應用的軟件及網絡控制平臺等相關教學軟件。
(二)靈活處理教材
1.樹立正確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應努力使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緊扣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緊扣教學實際,合理替換教學素材。
2.按照知識體系和學生認知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前后調整,增減,教師合理將每課內容劃分為1-3課時。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準確規范地表達教學目標
1.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總目標,每學期初和活動前制定“模塊、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從如何教轉變為如何教學生學習,如何培養信息素養,重點考慮學生通過學習有什么變化、應達到怎樣的程度。
2.“教學目標”不是教學內容,表述要準確,要帶有策略性和條件性的,要具體、可操作、可觀察、可評價,不能泛化。
(四)合理使用教學組織手段調控課堂
1.板書設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課件不能代替板書設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應依據簡練、規范、美觀的原則;按照教學過程的展開,與學生共同提煉,體現一節課的關鍵點;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板書呈現形式。
2.網絡控制平臺: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網絡控制平臺進行課堂調控。教師要遵循精簡、有效原則,教學系統多應用情景創設、演示操作、作品展示等環節。要充分保障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和節奏感,要把握控制的時機、選擇控制的方式。
(五)巧用任務驅動活動方式,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程活動設計主要方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創設情境、活動中解惑、總結展示階段(教師可根據課型的不同進行調整)。
(六)課堂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制定學科評價的基本方案。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內容,適時選擇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又要重視評價內容的多樣性,關注對非學業內容的評價。
二、工作措施
(1)全面落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并將學科教學及規劃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及發展規劃中,保證開足課時,并由學校組織實施考核,信息技術課程情況已經納入學校督導評估項目。
(2)教育學區(市屬學校)均成立信息技術教研團隊,實施學科教研活動;學校均配備信息技術學科專兼職教師隊伍,人數多的學校開展校內學科教研,人數少的學校要開展綜合學科的集體校本教研,教育學區(市屬學校)要積極開展編程、創客和信息技術教研活動。
(3)抓好教學常規改革與落實,加強教學全過程的管理。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要充分利用壽光教育云平臺個人空間,做到先周備課,實用性強;(提倡電子備課,學校規定紙質備課的按學校規定執行)授課地點在微機室和創客教室中進行;學科教師每學期參加聽評課活動8節以上,以本學科和相近學科為主;鼓勵學生將每節課完成作品上傳到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壽光中心個人空間。
(4)編程教學采用“Scratch創新之旅基礎篇和進階篇”,“創客空間教學”各校根據創客空間器材配備,編程+創客教學各學校制定教學進度表和教學計劃,按學校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進度表標清上課內容,備課及上課內容跟教學進度表相符。
(5)以各項活動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在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會利用與年齡特征相符的媒體資源進行創作作品,進一步促進學生信息素養提升。
壽光市電化教育館
2019年2月27日
附:壽光市2018-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信息技術教學進度表
